天津临港经济区是由围海造地形成的天津沿海22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它是中国北方少有的生产高科技制造设备和机械的生态港经济区之一,也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点功能区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临港经济区正以沿海“工业城市”的身份蓬勃、稳步发展。
设计范围为面向中欧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的经济区核心区,位于正在建设的居住区边缘。开发项目定位为城市综合体,旨在成为欧洲企业将生产和服务转移到工业园区的催化剂,同时促进周边生活区的发展。
天津是一个有着伟大海员历史的城市,一百多年来,它迎接、培养了中西方的贸易关系。今天,西方的影响在天津老城区的几个前欧洲租界——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存留在老城区的建筑中仍然可见。过去的重要记忆激发了本次总体规划概念设计的灵感。
建筑规模与比例、城市前沿多样性和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是定义欧洲城市形态的三个原则。我们对周围的环境和场地的限制做出了谨慎的反应,运用这三种定义城市空间的总体策略,调整了概要的要求。
基地被道路分隔为两个相邻地块,我们决定通过庭院布局统一整体开发,打造碎片化城市前沿肌理,得以成功引流。
设计概念主要将大部分的办公建筑体量分布在场地周围,围合成一个大型内部绿地公园。这个“城市公园”约100米x 250米,在两个地块中心的大型遮阳构架下集中设置休闲、体育公共设施。
具有雕塑感的生钢材料遮阳结构增强地标性,并统一两个独立的地块。其它公共空间包括展览中心前用于文化活动的下沉广场、供员工聚集的花园、延伸景观及降噪的水景,以提供亲密感和趣味性。
建筑位于地块内部的形体有意以不同角度和方向倾斜,面向中心公园,以打破立面的规律性及单一视觉轴,增加空间复杂性和趣味性。
展览中心是整个建筑群的标志。设计明确要求与西面政府大楼相呼应,将坐落在东西轴线十分显著的一个节点上。
建筑共有三层,可同时容纳会议、临时展览和园区内部公司的产品发布,可从首层具有代表性的西入口及地下一层的下沉广场进入。建筑由简约的不规则体块堆叠而成,悬挑露台形成主入口灰空间,方便欣赏公园的风景。建筑内部,三层通高的中庭将为展览区域。
其它功能包括办公、研发实验室和智库孵化器。建筑高度在4到8层之间,大部分建筑的底层裙房设置了配套商业和餐饮设施;裙房较宽大的建筑外轮廓为上层提供了大型露台和公共空间。
为赋予建筑立面多样性,办公建筑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立面系统。两个系统均注重体量感和立面同质感,细节变化微妙、整体统一。所有立面系统都为确保遮阳、防止直射光线降低工作环境质量而设计。
南面建筑使用透明度不一的菱形玻璃立面,铝结构依稀可见。地块北侧建筑的遮阳立面由不同倾角的垂直百叶系统组成。所有建筑的“第五立面”露台和屋顶都将成为屋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