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数十年,整个世界经历了社会和技术的变革,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作为学习和为生活做准备学习的场所,学校设计也正处于变化中,新型、灵活的学习概念体现在学习空间的创新设计中。德国梅根特海姆小学的设计遵循了整体性——学习环境并非由封闭的房间组成,而是由灵活的、适应性的多功能空间组合,开放、无缝衔接过渡区域,产生一个连续、多层次的学习空间。
根据竞赛要求,学校分两期建设,一期为主要教学单元,二期为食堂和综合教室。一期、二期建筑需要相互连接,但同时也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活性,能够独立运行。主要教学楼是一个相对细长但紧凑的体量,朝向地块的南北轴线,而综合教室和食堂的体量则垂直连接到它的南端。
在与周围环境呼应的考量下,我们将学校与邻近的建筑对齐、并利用西面现有的运动场,我们在空间布局上创造了一个明确的功能层次,同时在视觉上向城市界面开放。这样,教学楼的长向正立面成为了公共展示面,以实现简洁低调的外观。毗邻的宽敞开放区域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功能区,彼此交融,为锻炼、玩耍和休息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校园还包括具有不同教育方向的户外学习活动空间,旨在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将休闲和教育结合起来。
我们的无障碍学校位于Kopernikus街的中央位置。退进的首层和悬挑的上层形成了一个遮蔽的入口区域,自然而明确地暗示入口的存在感。自行车停车区域设在基地北面边界。学校的首层通过宽大的玻璃幕墙向校园开放,将室内外连接。入口区的行政区域向大堂和接待区开放。一楼采用开放的室内布局,通往主要功能(音乐教室、图书馆和手工教室)的水平通道无缝流动,形成围绕中庭组织的连续活动空间。
中庭是学校的“心”,垂直和水平交通在此汇聚,连接所有的主要功能。每层设两组1-2年级和3-4年级的教室。所有的教室都围绕着一个宽敞、开放的学习区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空间,可以多功能使用。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打造了从教室到多功能学习环境的无缝过渡,为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多种适应性。
设有外部遮阳板的大型玻璃幕墙与各教室的入口对齐,增强了开放学习区域的自然采光,并在视觉上与室外操场连接。
所有屋顶区域均覆盖大面积绿化,排水引入地下蓄水池进行灌溉和中水回收。屋顶设置光伏板、空气-水热泵和带有热交换器的中央通风系统。在能耗方面,方案符合KfW-40规范,不透明构件≤0.18 W / (m²K),透明构件和幕墙≤1.00 W / (m²K),天窗≤1.60 W / (m²K)。
我们基于生态环保、成本效益进行材料选择,同时保证持久耐用,以减少建筑生命周期的后续成本。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立面模块均采用高度预制化。
德国梅根特海姆
梅根特海姆市政局
5,575 sqm
17,385 sqm
2020
完成
概念设计
学校
慕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