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中同行之家

“德中同行之家”是2010年世博会仅有的两层楼建筑。其以创新的竹结构为基础,座落于欧洲博览区的中心。同时,它也是2010年世博会唯一的双边项目,即德国和东道国中国的联合亮相。它的承重竹结构与透明的ETFE膜相结合的建造方式使“德中同行之家”在2010年世博会上被评为最具创新性结构的杰出项目。

 

 

这座多功能的“德中同行之家”提供了展览空间,一个首层244平米的互动城市游戏空间以及一处位于二楼可用作会议室的73平米的贵宾室。这座建筑是以环境友好及可移动性为概念的。因此它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组件并在另一个地方重建。整个建筑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复合材料。

 

 

这座建筑是以环境友好及可移动性为概念的。因此它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组件并在另一个地方重建。整个建筑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复合材料。竹条被高弹性胶水粘合成承重构件。这种方法类似于按照德国标准制造用于支撑上层楼板的巨型胶合层压木梁框架。

 

 

建造支撑结构和“德中同行之家”立面的型钢被胶合竹片包裹。立面的表皮材料是安装在竹框外壳上的ETFE膜。为了达到独立立面构造的结构保持完整,构造中另外增加了不锈钢拉索。天然竹子、半透明遮光织物和不锈钢拉索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纹理和材料的创新组合。

 

 

立面是传统工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并赋予“德中同行之家”独特的钻石型外壳。不同透明度的手法“德中同行之家”的外观明亮、典雅,并从屋顶和立面表面各细节中隐喻竹扇及传统的中国油纸伞等。建筑包含未来主义构件,使得两种文化的风格元素的结合变得清晰。

 

 

这座建筑是以环境友好及可移动性为概念的。因此它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组件并在另一个地方重建。整个设计过程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竹子是天然材料,并不可能笔直。整个项目都是通过3D建模来推进设计的,因此所有的构件尺寸也都是通过模型确定的。

 

 

在中国,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可以大量供应。因此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主要支撑结构由产自云南8米长的“巨龙竹”组成。竹竿用钢节点连接,钢节点用螺丝固定在钢锚上,钢锚则通过混凝土浇铸在竹竿内部。通过优化竹砼复合材料,混凝土快速硬化,从而使混凝土与竹材之间具有极强的连接力。这样就便于加工了。

 

 

地理位置:

中国上海

甲方:

德国外交部

总面积:

325 sqm

年份:

2009 - 2010

现状:

竣工

任务:

概念设计 / 扩初设计 / 施工配合

类型:

展览

设计:

慕迪与Markus Heinsdorff

图片来源:

MUDI, Kingkay 建筑摄影

Category: